道院首頁 | 一貫淵源 | 基礎忠恕 | 一貫文化 | 全真道院 | 資訊園地 | 生活/藝文 | 影音天地 | 素食天地 | 線上留言 | 相關網站 | 聯絡我們
  道統沿革
  歷代祖師
  一貫道的意義
  一貫道的經典
  一貫道的教義
  一貫道供奉的仙佛神聖
  一貫道的師尊、師母
  一貫道宗旨
一貫淵源 一貫道的教義    
一貫道的教義

象三天論
  宇宙間不外乎理、氣、象三者。理無形無象,至虛至靈,為天地萬物之根源,《三易探原》有云:「無形之理;貫乎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之中;上理河漢星斗,五行得之而順布;下理十殿諸司,九幽得之而秩序;中理山河大地,萬姓億兆,飛潛動植,世間有情、無情品類得之,而各得其所。此理又超乎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而外,為無極理天、最上之理、無為真靈,人得之而終古逍遙,萬劫常存。理者,無所不理,各得其理,故謂之至理。此理即降衷之維皇、賦性之上天、無極之至真也;在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之中,則不離乎氣,亦不雜乎氣;在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之外,則委氣獨立。自子會開天,至戌亥二會,天地終窮之期,慾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咸歸無有,而此理復生天地。故中華尊稱之曰上帝;西域尊敬之曰天主;合而言之曰道,曰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。萬物統體一真宰,物物各具一真宰,三教傳心,即傳此真宰之心也」。氣者,係屬太極,氣天也,為無極理天所化。其功用《中庸解》謂:「氣天上運星斗,下貫大地,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終始,流行不息,變而有常之天也」。氣天一名宗動天,《一貫探原》謂:「宗動天雖一氣渾圓,上貫星斗,下貫大地,中貫人物,屈伸往來,默運四時,終始萬類」。象者,象天也,係屬皇極,為太極氣天所化,即形形色色有實質可見的世界,在天為日月星辰,在地則山川動植礦。故,理為主宰,氣司流行運化,象係形象,乃顯示也。
  理、氣二者,實乃經緯也。理主靜,常而不變;氣主動,變而有常;象則稟理氣而生者也。《一貫探原》曰:「理者不動天也,氣者宗動天也,理靜為經,氣動為緯;經者靜而不動,常而不變,故曰五常;緯者流行不息,變而有常,故曰五行。此兩者同塞宇宙,同貫萬物,同在無臭無聲之表,盡入不睹不聞之中,而有可道可名、不可道不可名之分。可道可名者,宗動之氣,流行不息,有跡可尋也。不可道不可名者,不動之理,靜而能應,神妙莫測也。」
  天地一元十二會,六會開物,六會閉物,子會陽升,午會陰降,午會猶如一日之正午,子會猶如一日之半夜。子會為開物之始,午會為閉物之始。自子會至巳會,自無入有,由理入氣,由氣入象,亦即一本散萬殊。自午會至亥會,自有還無,由象入氣,由氣還理,即萬殊歸一本。所以,午會是一元之中極大的關鍵,氣數周流至此有極大的變化,地球文明的創造盡在午會之中。而自子會開天,丑會闢地,寅會生人,原靈自無極理天降世,亦必在午會中,開始返本原。故,《一貫探原》謂:「天地人物之性,子會入理,丑會入氣,寅會入象,歷卯辰巳六會,而萬象全矣。午會傳道,為自有還無之漸,故由象悟氣,自氣還理,此盡人合天,賢關聖域造詣之次第也。人之恆性,皆自無極理天而來,自理入氣,則拘於氣稟;自氣入象,則蔽於物欲,而來路迷矣,而自性昧矣!開天收天,維皇上帝之事也。……歷代諸聖,奉 上帝之命,降下塵寰,各立宗旨,教化愚蒙;如孔子以克己復禮立教;老子以歸根復命立教;釋迦以離一切相,一合理相立教。老曰,大道無形;孔曰,上天之載,無聲無臭;佛曰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三教究竟,皆教人由象返氣,自氣還理也。」
  總之,理即道,係 無極老 之佛性體。此理貫徹天地萬物,萬物統體一理,物物各具一理,故在天謂之天理;在地謂之地理;在物謂物理;賦與人謂之性理。氣即是太極陰陽,故謂之太極氣天。象係實質世界,故名之皇極象天。生的時候,係由理生氣,再由氣生象;壞的時候,象先毀,氣次,理則永恆不變。故,理為本體,氣、象為外用。

三期末劫
  自開天闢地,以至天窮地盡,其間謂之一元。一元共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會。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。每會因氣象之變遷,而有數期之劫運。現在午會告終,未會始起。自開天以來,共有六萬餘年,已有三期之分;第一期曰青陽期,應於伏羲時代,燃燈古佛掌天盤,有九劫;二期曰紅陽期,應於文王時代,釋迦牟尼佛掌天盤,有十八劫;第三期曰白陽期,應於午未交替,即民國時期,彌勒古佛掌天盤,有八十一劫,將度回九六原人。每期道劫並降,以渡善良之人,進入道中,惡孽之輩,打在劫內。溯自寅會生人,以至於今,眾原子生生死死,貪戀紅塵假景,迷失本來性靈,既不知從何而來,復不知尋路而歸,愈沈愈迷,愈迷愈壞,世風險詐,已達極點,因而釀成空前之大劫,故曰:三期末劫。(按,一元即地球之大冰河期)

三曹普度
  夫道有隱有顯,因昔年時機未至,正在隱時,故知之者少,此時適值三期末會,故而大開普渡。現在之所以大開普渡者,皆因近年以來,世風衰微,人心不古,教化泯滅,道德墜落,競爭愈烈,惡化愈深,因而造成空前未有之浩劫。以故近年來,水火刀兵,瘟疫雜災,層見迭出,遍地皆是。此固劫數使然,實由惡氣所造,然而人不能盡惡,其有善根不昧者,決不玉石俱焚,故諸天仙佛神聖,慈悲為懷,哀懇 上帝垂慈降道,以渡善良。幸蒙 上帝恩准,方才降下此道,大開普渡,各處飛鸞宣化,神人相接,共闡大道。其目的不過借木筆沙盤,喚轉人心,消弭劫運,使善良同登覺路,早達彼岸,化娑婆為極樂,此乃仙佛救世之苦心,而降道普渡之由來也。
  大道普渡性靈之範圍極廣;上可以渡河漢星斗,氣天諸仙;中可以渡人間芸芸眾生;下可以渡地府幽冥鬼魂,故謂之三曹普渡。
  河漢星斗之普渡緣於過去修行之客,煉氣之士,而未遇上天開恩渡回,超入理天者,以及忠臣孝子、烈女節婦,死後豈能湮沒,雖可升為氣天仙,或為鬼中之神,然如不得天道,仍是難脫輪迴之苦,不能返本還原。現逢三期末劫,天道普渡,故氣天諸仙,常有隨神佛到壇,或到處顯化,找尋前世有緣之人,擔任引保,求得天道,返回理天,永脫輪迴,故河漢星斗之渡法,較人為繁難也。
  至若下渡幽冥鬼魂,實因人生世上,孝悌為本,《孝經》云:「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」吾人果欲孝道無虧,生前固應竭盡孝敬之誠,死後尤須實行超拔亡靈之功,俾得永脫輪迴之苦,而享受理天之清福。凡為子孫者,若欲超拔九玄七祖,必須修道有恆,積功累德,對道有表白者,方能超拔!此可謂「一子入道,九祖光榮,一子成道,九祖超升。」

性理心法
  心法係天人合一的橋樑,是超生了死之法,藉此方能斷輪迴,返本還原,故《性理題釋》謂:「若遇明師,直指大道,地府抽名,天堂掛號」。
  往昔因天時未至,大道係屬單傳或寡傳。今因三期末劫,真道普傳, 上天為救渡原人,特令明師降世,傳授「關、印、訣」性理心法,指點吾人靈性之所在,及生從何來,死從何去,明示性命雙修之法,果能依法勤修,以達內聖外王之境界,必可超脫生死,證果無極。

三教合一
  三教原是一理所生,雖分門別戶,言論各有不同,然而究其實際,概屬一理。故,宋全真道王重陽云:「儒門釋戶道相通,三教從來一祖風」,又云:「三教不離真道也,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」。是知三教俱是因時而設,應運而興,無非代天宣化,挽救人心,化惡為善,化莠為良而已。況道家以虛無為本,注重保養虛靈,返回無極;釋家以寂靜為根,注重返觀寂靜,滅除雜慾;儒家之明明德,注重私慾淨盡,天理純全。天理就是至善,亦可說是寂靜,寂靜便是無極,無極即是真理,三教宗派,皆由無極一理而生心。柤佛講萬法歸一,明心見性;道講抱元守一,修心煉性;儒講執中貫一,存心養性。雖三教之傳法不同,要皆以一為原,以心性為入手,自是由一理而化為三教,猶人之一身而分為精氣神焉。現在三教合一,乃收圓之象,猶之返本還原,俱為不昧之靈性,則又合為一也。
  三教大道既以性理為宗旨,故其綱常倫理,均係性天中流露,性體既明,倫常不習自正,所謂明體達用,本固枝榮,自然之理也。惟今三教早已失其真傳,幾臨廢絕,故性理真傳,必須三教齊修,不偏不倚;行儒門之禮儀;用道教之功夫;守佛家之規戒,擷取三教之精華,方克有成。
  一貫道在儀節上具顯著之儒教化,其科儀並無佛、道兩教那些敲打唸唱、畫符唸咒、驅邪祈福的科儀,毫無神秘色彩。就其服飾言,佛、道二教皆有其法服袈裟及道袍,天道則採中國傳統的禮服長袍、馬褂。就獻供禮言,則仿自祭孔及祭天地、祖先之儀式,莊嚴而隆重。其供桌佛燈之擺設更是儒教易理的推演,主燈象 老、性光,代表無極,左右兩燈代表太極陰陽兩儀,五色供 代表五行。就敬拜禮言,係遵中國古禮採燒香磕頭禮。復次,天道係俗家教團,道親不圓顱,不出家,在市井營生,與世俗無異,聖凡兼修,內聖外王,以儒教之綱常倫理,作為人處世之準則。
  用道教功夫即守玄功夫,旨在修煉成三華聚頂、五氣朝元。三華者精氣神也,人身為爐,玄關為鼎,道家安爐立鼎,即是三華聚頂功夫,旨在煉精化氣,煉氣化神,煉神還虛。五氣朝元即修煉使五臟之氣,返回先天一 。吾道昔日因天時未至,僅指出玄關部位,未點開玄關,故傳授「九節內功」,以修煉金丹。光緒三年(一八七七),十五代祖王覺一掌道,天時已至,故傳授一指,點開玄關,即王祖所說的「一指禪」。其修煉功夫,即在求其放心,使私慾淨盡,天理流行。果能動靜坐臥常清靜,守住玄關,久之,精氣神自然合一,返回先天道體,至道必凝矣!
  守佛家之規戒,即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食酒肉、不妄語。蓋人自無始以來,造罪無邊,四生六道輪迴不休,皆因殺、淫、邪等所引起,故佛家立此五戒,以做修持之開端,消極的要人遵守,做到諸惡莫作,進而能積極的眾善奉行。因為五戒是斷惡業,培善德之起點,為修行之基本戒律,故天道以為規戒。

行功論
  一貫道行功分內功與外功兩方面。內功即格致誠正修身之功夫,亦即克己復禮、清心寡慾,求其放心之功夫。外功即要行濟人利物之事,要有拯災救世之心,要遵三教聖人之訓,竭力躬行實踐,凡印善書,立佛堂,廣勸化,多開荒,宣揚道義,啟發人智,化一人成道,功德實非淺辦,外功圓滿,內功隨之而圓。至於凡情上,濟急救難,賑災匡危,小則出資獨辦,大則集資共舉,要隨地隨人隨時隨事,多方而利導之。次與父言慈,與子言孝,與兄言友,與弟言恭,與夫婦言和睦,與朋友言信實,與官吏言忠正,化惡為善,化愚為賢,則為真功;不存沽名釣譽之心理,與無惡言厲色之表現,若沽名釣譽,無所謂功矣!若性躁氣憤而勸人,則非修道之人矣!


網站名稱:   電話:   E-mail:   登入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