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天然祖師於民國十九年(一九三○)掌道之後,即由山東濟寧赴濟南開荒,設立了五間佛堂。民國二十三年,北上至北方第一大港--天津開荒度眾。天津交通便利,經濟繁榮,人文薈萃,在此點化了許多開道之人才,其中引渡道德武學社社長孫錫?(公俠)及全體社員,成立道德壇,從此天津地區道務逐漸鴻展,孫錫?後來也成為道長。
民國二十八年,天津道德壇的張葆經、馮悅謙、劉在田、薛士誠、劉樹桐、張士逢以及來自山東的張寰影、胡壽安等前輩,到上海做生意,順便渡了幾個人,就在上海呂宋路新城隍廟邊上,租了一間十六席大小的二樓房子設立基礎壇,為上海第一大壇,這就是現今台灣基礎壇的由來。
張寰影前人在上海開荒成功後,就北上青島,壇務由胡壽庵前人擔任,胡辭卸此職之後,由馮悅謙前人繼任,馮病逝之後,由李廷崗前人接任,道務在江南一帶發展得相當好,開設佛堂無數,張培成老前人就是在民國三十二年由商界朋友引保而求道,四個月領命,回到家鄉崇明島從事講道傳道工作,開設佛堂百餘間。
民國三十五年及三十六年間,基礎壇之張培成、顧祥麟、袁翥鶚等前人從江蘇省崇明島來台,起初在台北市南昌街開設天豐壇,共同辦道,為維持大家生活,開設泰康食品公司,製造及販賣餅乾糖果。
民國三十六、七年時,張老前人曾受在台各支線前人的推舉,擔任過台灣地區各支線之間的副聯絡人。民國五十二年間大考受到官考,一貫道就朝「有公開活動的場所」、「爭取合法登記」兩個方面發展,即籌建廟宇--基礎組於民國五十六年在台北市寶興街蓋先天道院。另外籌組台灣省道教會,獲得政府允許登記,藉此取得合法的資格,張老前人即擔任常務理事職務,就在此兩方面的權變之下,道務日益蓬勃發展,現有點傳師三百多位,道親與道場遍佈海內外。
忠恕道院,這座宏偉的建築是一貫道基礎忠恕的總壇,也是全基礎道親們研 修真理、進行各種活動、宏揚一貫性理心法的家。
忠恕道院之落成,乃是全體道親一致的期望,更是老前人多年來的心願,願因忠恕道院的興建,更能團結道親的心,同心同德,共修共成。在這樣的企盼下,前人、前賢們,無不以早日實現擁有基礎大道場可以統籌運作為矢志,為此大家奉獻時間和精力,無論財施、無畏施一起來,終於欣見它的成型。
回想基礎道場的開創,老前人及前輩們五十年來的苦心經營,披荊斬棘,終 於開花結果,造就今日道親遍佈海內外之局面。由於道親人數劇增,而道中尚無複合式大型道場,為了一貫道歷史使命與責任,興建基礎大道場的需求也就日益殷切了。在尋找適宜的地點過程中,前人們歷經無數波折,彼時,簡前人及其桃園道親,在龜山鄉兔仔坑買好一塊地,並且獻了出來,經老前人及前輩們同意後,於是委請簡前人即開始積極運作。
回於八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動土典禮開始,便加緊趕工,先於八十五年八月完成「先天靈塔,建築,陸續將完成主體建築,至今呈現在大家眼前的,其間有無數的道親們付與無盡的關心與投入,以及上天慈悲的如被助佑,始能有今日的成果,真是大家最為感恩不盡的事了。
忠恕道院座落於桃園龜山鄉兔仔坑,交通尚稱便利。坐北朝南,地勢雄偉, 鍾靈毓秀,青山綠水,景色更是秀麗。本道場位於大同路,而客運站原名叫功圓站,引喻吾輩今天修師尊師母的道,要走大同的路,必能修得功圓果滿。
忠恕道院包括一棟九層樓壯觀的行政大樓,奐輪莊嚴的老母堂,及緬懷先澤的納骨塔,傍山而建的九層大建築及周邊建築,設計是以結合道親活動、膳宿、文化、教育、研究、行政、資訊等機能為主要目標,為一多功能用途的現代化大道場,內有:大廳、辦公室、餐廳、圖書館、會議室、講堂、教室、音效室、貴賓室、資料資訊室、大禮堂等等,可提供容納一千五百人的階梯式現代化講道場所,可舉辦大型法會與活動,方可接待海內外道親住宿之用,更闢研究室,以便帶動道場讀書研究風氣,此行政中心將扮演基礎道務推展運作中心的角色。而「先天靈塔」,地上七層地下一層,地下一層是供放骨罈位,地上第一層是供奉地藏王菩薩,二至七層則是供放骨灰位,此一納骨塔可提供歸空前賢、道親安放,為一緬懷先哲,慎終追遠的殿堂。
忠恕道院,這一代表基礎人的精神指標和沐道殿堂,今後將更積極運作,而 老前人賜名「忠恕」,更象徵基礎忠恕的道務正邁向整合團結的新紀元,相信此時此刻的每一位道親心中,必定有更堅定的道心,來迎接未來,以更堅毅不拔的道志,來完成傳道聖業,在「上天慈悲,師尊、師母的聖德照護下,參與盛會盛事的每一個人均與有榮焉! |